睿择投研 | 氢能,十万亿赛道的等待与机遇

首页    睿择投研    睿择投研 | 氢能,十万亿赛道的等待与机遇

 

 

本期目录

1、前言

2、融资规模较大,发展势头强劲

3、产业初步布局,发展前景广阔

4、地域分布集中,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5、资金需求量大,投资主体多元化

6、行业发展有前景,资本市场态度乐观

7、募投项目统计,资本获得较高效益

8、结语

 

前言

 

21世纪以来,受石油资源日渐减少、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形势紧迫的影响,人类对发展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社会的需求不断提升,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在全球兴起。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将成为新一代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燃料电池是氢能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与锂离子动力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有着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也更加安全;且相较给电池充电,加氢的过程耗时也相对更短,更为高效便捷。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在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积极作为,相关企业也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加速氢能发展进程。本文将从资本市场角度,对2018-2022年期间燃料电池行业的融资事件与募投项目进行盘点与分析。

 

融资规模较大,发展势头强劲

 

2018-2022年期间,国内氢燃料电池领域共发生104起融资事件,剔除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的融资项目,融资总金额达425.0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14.17亿元。2018-2022年分别发生融资事件9起、20起、22起、26起和27起;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分别为67.93亿元、1.22亿元、4.94亿元、28.66亿元、11.58亿元。2018-2022年期间,氢燃料电池领域融资项目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融资项目金额最高为130亿元,最低为0.12亿元,分别为潍柴动力在2021年实施的定向增发项目和清德氢能源在2022年实施的天使轮融资项目

 

图1  平均融资金额及融资项目数量统计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IT桔子、36Kr)

 

图2  2018-2022年融资事件概况(按市值/估值排序)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IT桔子、36Kr)

 

融资阶段分析

从融资阶段来看,2018-2022年氢燃料电池领域融资事件涉及企业38家,其中上市企业7家,非上市企业31家。在2018-2022年期间氢燃料电池行业发生的104起融资事件中有14起事件通过IPO、可转债或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融资,涉及融资金额较大

图3  2018-2022年融资阶段统计图(单位:起)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IT桔子、36Kr)

 

图4  不同融资阶段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图(单位:亿元)

(根据平均单笔融资金额降序排列)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IT桔子、36Kr)

 

非上市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尚处于C轮融资之前。伯肯节能已于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清能股份子公司HyzonMotors于2021年7月通过SPAC(海外借壳上市)在纳斯达克上市,国鸿氢能目前也已获批赴港上市。2022年6月28日,捷氢科技上市申请获受理,并于2022年7月23日接受一轮问询,2022年12月30日发布更新2022年半年财务数据后的问询回复。亿华通于2023年1月12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氢能行业“A+H”第一股。此外,重塑股份、国富氢能、治臻股份先后终止上市,冲击科创板失败。

 

图5  非上市企业融资阶段统计表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IT桔子、36Kr)

重塑股份在接受两轮问询后于2021年8月18日选择终止上市流程,国富氢能选择不回复问询并于2022年11月2日终止上市流程,治臻股份在接受一轮问询后于2022年12月23日选择终止上市流程。
以治臻股份为例,一轮问询函中共涉及20个问询问题,每个问题通常又细分为若干个小问,总计98个。整体来看,问询问题可大致分为业绩表现相关(45.92%)、技术研发相关(22.45%)、市场相关(15.31%)、行业前景相关(4.08%)及行业政策相关(2.04%)几大类
具体来说,业绩表现相关问题包括对产销数据异常变化的疑问、对产品单价或毛利和原材料采购价格公允性的疑问、对产品销量与客户公司相应产能及产销量匹配性的疑问,以及对收入确认、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大幅变化、客户公司账期调整等会计处理合规性的疑问。技术研发相关问题包括专利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是否具有独立自主研发能力及技术能否投产的问题、研发项目必要性及相关性问题、研发人员构成及研究人员比例条件是否真实达成等相关问题。市场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上下游企业合作及竞争相关问题、市场占有率相关问题、新客户开拓及业务获取能力相关问题、公司业务地域分布问题、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变动情况及未来趋势的相关问题等。行业前景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对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燃料电池及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的疑问,此外也要求公司说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行业政策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对近年行业相关政策梳理及未来政策走向预判、公司及上下游企业目前实际享受的政策补贴披露及未来情况预测、是否会形成政策奖励依赖等问题。

从对上交所问询问题可以看出,当前上市监管部门对于氢燃料电池行业拟上市企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的业绩表现、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而从治臻股份冲击科创板上市失败的例子也可以窥见当前氢燃料电池企业在营收情况、盈利能力、核心技术等方面或许存在一些“硬伤”,同时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政府补贴激励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图6  治臻股份一轮问询问题分布图(单位:个)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融资板块

从上市融资板块来看,融资事件发生最多的是主板,共涉及6家公司氢燃料电池行业主板企业主要有潍柴动力、东方电气、美锦能源、格林美、雄韬股份和雪人股份;科创板企业主要有亿华通和豪森股份;不涉及创业板企业。

图7  2018-2022年氢燃料电池上市企业融资板块分布(单位:家)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IT桔子,36Kr)

3

产业初步布局,发展前景广阔

上期报告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行业相关政策、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现状等内容,本期将进一步结合对微观企业的分析,探讨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机遇。
 

行业整体分析

燃料电池系统市场价值链主要由上游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及其他辅助设备生产制造、中游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下游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制造构成,具有价值链长,参与方众多的特点。

 

图8  氢能产业价值链(侧重燃料电池系统市场)

(数据来源:灼识咨询)

 

价值链上游主要为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其他辅助部件的生产商,主要参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并将其产品销售给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制造企业是价值链中的主要参与方,通常在产品及原材料测试中参与大量研发活动,整合集成零部件、制造燃料电池系统并销售给下游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价值链下游主要为汽车企业,通过整合供应链,从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及其他部件供应商处采购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所需的部件,生产出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销售行业发展初期,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主要为大型汽车企业,导致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的客户较为集中

上期报告中提到,为鼓励我国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与鼓励政策。以示范城市群政策为例,政策落地后全国各地都积极申报示范群,各城市群结合地区特色,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各有侧重、协同推进,对全国燃料电池产业及氢能应用发展形成显著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图9  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分布图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浙商证券研究所)

 

受到产业政策及当地优势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分布也呈现出区域性集聚的特点,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及华北地区

图10  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分布图(单位:座)

(数据来源:H2Station,灼识咨询)

图11  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企业分布图(单位: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中国及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来看,未来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作为燃油车的良好替代,成为整车行业的主要发展力量。与燃油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在环境保护及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续航里程及加注时间的表现较为突出。

 

图12  主要汽车类型各项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格隆汇)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参与者总数由2016年约62名增加至2021年逾140名,复合年增长率为17.7%。市场参与者数量的增加使得行业内竞争格局日益加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的下降,有利于燃料电池产品进一步渗透市场。

 

图13  燃料电池系统每kW平均售价(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代表企业分析

从氢燃料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背景来看,目前行业上市企业中只有少数为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专门生产商,如亿华通;其他上市企业或为相关能源动力行业(如锂电池或蓄电池行业)的企业,或为整车制造企业。

 

图14  氢燃料电池相关上市企业及相关产品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考虑到企业整体生产制造、研发及营销等方面的相关程度,选取亿华通作为代表企业对燃料电池企业进行研究。

亿华通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主要为客车及货车等商用车设计、开发并制造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系统的核心零部件)。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燃料电池系统总销售功率计算,亿华通在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7.8%截至2022年6月30日亿华通的燃料电池系统已安装于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目录中的80款燃料电池汽车上,数量位居行业第一

 

图15  中国五大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排名

(按燃料电池系统总销售功率输出计算)

(数据来源:灼识咨询)

 

分析亿华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毛利率情况,发现2017-2021年亿华通整体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而营业利润在2019年及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20年及2021年甚至出现负数公司产品毛利率自2018年开始逐年下降,在2021年达到近年最低的37.88%。

 

图16  亿华通营收及利润情况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及年报)

 

对于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公司在年报及赴港上市公开招股书中提出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i)已就应收账款的重大减值亏损计提坏账;2019年公司客户申龙客车母公司东旭光电出现债券违约风险,导致申龙客车的应收账款可能存在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公司于2020年及2021年连续加大对其坏账损失计提比例;(ii)与低功率输出产品的较低市场需求相关的存货减值;(iii)记录期内持续扩大业务规模以维持市场领先地位;具体而言,公司雇员总数由2019年12月31日的548名增加至2022年6月30日的879名,以支持销售增长及更多业务推广,导致销售及分销开支及行政开支较往期有所增加;(iv)持续投资于研发新产品;及(v)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导致燃料电池系统的每kW平均售价持续下跌。

从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收入及销量来看,2019-2021年期间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虽然销量相较2019年略有下降,但销售收入不降反增,合理的解释是公司核心技术的提升使得产品输出功率提高,单套产品售价提高。2020年至2021年,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有显著的提高,但和目前主流的锂电池系统相比,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销量只是锂电池系统产销量的零头,实现燃料电池系统量产还有一定距离

 

图17  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及销量统计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企业公开年报)

 

从营业利润的构成方面来看,2019年亿华通获得政府补助中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约为0.30亿元,约达到当年营业利润的1.46倍。在初期,亿华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补贴依赖问题。结合亿华通的研发开支情况来看,2019年研发开支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16%,对标同为新能源赛道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锂电池系统),其同期研发开支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6.53%,亿华通的研发投入比例远高于宁德时代,这也表明燃料电池企业初期在研发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图18  政府补助及研发开支占比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企业公开年报,招股说明书)

 

从亿华通的产品结构来看,2019-2021年,高输出功率产品占比不断提高,于2021年达到最高的98.90%。这一方面说明了公司核心技术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功率输出型号(如80kW、100kW120kW及150kW型号)较低功率输出型号(如30kW、40kW、50kW及60kW型号)有更多的市场需求,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高输出功率型号的燃料电池系统具有相对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政府补贴政策也更多地鼓励重载运输,包括客车及货车等。相对来说,随着核心技术发展带来更多高输出功率产品,最初的低输出功率产品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淘汰。

 

图19  不同型号燃料电池系统销量统计图(单位:套)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总结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亿华通作为燃料电池系统制造企业代表,虽然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产品销量也逐步提升,但企业发展初期仍然面临着营收不稳定、盈利能力不足、政策补贴依赖,前期研发投入比例高,未实现产业规模化等问题。亿华通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而作为起步最早的一批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制造商,亿华通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供应网络,相较于其他新进企业有着天然的先发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地域分布集中,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观察融资事件的地域分布情况,2018-2022年融资事件发生次数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北和山西,对应的融资事件数为9、8、3起。

 

图20  2018-2022年融资地域统计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结合上期对各地区氢燃料电池行业相关政策的梳理,可以发现氢燃料电池行业融资地域分布主要是受产业政策及产业链布局等因素的驱动。
为了响应中央发展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的号召,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氢燃料电池地方规划,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带动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其中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有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四个氢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各地区围绕当地研发情况及工业基础形成了各自的产业配套及商业应用模式。
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氢能资源丰富、产业链建设相对比较完整,并形成了批量化生产能力,竞争态势初显。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的淄博市、潍坊、烟台、聊城参与了多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在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供应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四大板块的带动效应也将继续辐射到全国多个区域,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资金需求量大,投资主体多元化

 

作为氢能的重要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赛道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一级市场热度持续上升。

 

图21  氢燃料电池行业主要投资者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统计的104起融资事件中,共涉及259个投资主体,包括国家及地方发展基金、机构投资人、个人投资者等多种投资主体,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也展现出资本市场对氢燃料电池行业极高的热情。
进一步分析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企业,不难发现其大多数可被归为三类:一是高校产学研孵化企业,代表企业是亿华通;二是对海外技术进行引进转化的企业,如国鸿氢能;三是国企产业链相关企业,如捷氢科技、国氢科技。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氢能及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相关企业应充分重视对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投入。同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国家层面政策的引导及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将有助于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更好地发展

 

行业发展有前景,资本市场态度乐观

 

行业整体分析

从上市企业的市值情况来看,氢燃料电池行业总市值大于100亿元(含)的企业有3家,平均市值554.97亿元;市值小于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平均市值为58.47亿元。

 

图22  上市公司市值统计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至2022年12月30日统计数据,燃料电池相关上市企业中潍柴动力市值最高,为690.56亿元,在2021年通过定向增发募得资金共计130亿元,其中向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各投入5亿元,向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能力建设项目投入10亿元。此外,多家未上市公司也积极筹备上市并在短期内获得多轮融资,氢燃料电池行业被资本市场广泛看好

 

代表企业分析

2020年8月10日,亿华通在科创板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76.65元,发行数量为1763.05万股;发行首日股票收盘价为187.12元,较发行价增长144.12%,市值达到131.92亿元。

2021年2月2日,亿华通股价及市值来到上市以来的最高点,分别为331.30元及233.57亿元。然而在经历股价大涨及市值翻倍之后,亿华通近期的股市表现却发生逆转。公司市值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发生大幅缩水,其中市值于2022年6月9日达到最低点62.98亿元,对应当日股价为89.33元。随后,在2022年12月23日,公司股价达到历史最低点的73.81元,跌破发行价,对应市值为73.73亿元。

 

图23  亿华通市值变化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2023年1月12日,亿华通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当日以发售价60港元开平,随后低走,一度跌至58.45港元,跌幅约为2.58%;最终收盘价为60港元,与发售价持平,当日市值为10.58亿港元。
作为新能源上市公司中首家以燃料电池为单一主业的公司,亿华通在股票市场上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当前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态度。亿华通上市之后,随着氢燃料电池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前期投入大、营收不稳定、盈利能力不足、未实现大规模量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资本市场对于氢燃料电池行业也由最开始的一片看好转向了更为谨慎的投资

 

募投项目统计,资本获得较高效益

 

2018-2022年氢燃料电池相关上市融资的企业共有7家,涉及募投项目42项;除补流项目外,项目类型以产业化项目为主,总计17项;其次为研发建设类项目,总计8项;此外还有1项为收购股权类项目。

 

图24  2018-2022年募投项目分类统计图(单位:项)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就项目投资金额而言,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最高,总计达201.28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1.84亿元。研发建设类项目总投入为25.97亿元,收购股权类项目总投入为67.93亿元。

 

图25  2018-2022年募投项目投资总额统计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图26  2018-2022年燃料电池相关募投项目汇总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从募投项目效益情况来看,共有17项募投项目披露效益情况。募投项目税后静态回收期和税后内部收益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37年和22.21%,中位数分别为7.26年和20.57%,整体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图27  2018-2022年募投项目效益情况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结语

 

通过对2018-2022年我国燃料电池行业融资事件的盘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氢燃料电池行业融资项目众多且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当前阶段氢燃料电池企业多面临前期研发投入比例高、盈利能力不足、政策补贴依赖度高等问题;(3)受到地方政策规划及地区产业布局进程的影响,2018-2022年期间燃料电池募投项目主要分布在以山东、河北、山西为代表的华东及华北地区;(4)当前中国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相关企业应充分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5)2018-2022年期间,氢燃料电池行业募投项目平均回收期为7.37年,内部收益率达22.21%,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2023年12月27日 17:52
浏览量:0